“党员爸爸”高文玉
发布日期:2017-01-03  【关闭

 
       深秋季节,荷都金湖,天蓝水碧,空气新鲜,笔者迎着秋风,踏着带有三份暖气的阳光,慕名来到金湖县卫生计生委聆听共产党员高文玉积极助学帮困的故事。从这位被群众誉为"党员爸爸"的称呼中,就可领略到他助学帮困的真谛,让人感动不已。下面介绍几个片段,就可见一斑。

留心留意 有心帮助他人
       2015年"五一"节,高文玉理发时,听说一个刚上大一孩子准备弃学打工。细问得知,这个孩子上高中时父母离异,父亲一个多月前又突发脑溢血离世,祖母和曾祖母一个七十几,一个九十多,都患有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仅靠1.8亩责任田维持生活。母亲离异后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也难以资助她继续上学。触景生情,高文玉想起自己的往事:他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家,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断断续续上了两年小学、两年初中以后,个子还没有锹柄高,就被迫丢下书包、拿起大锹,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和"吃三睡五干十六"的生活,加上母亲过早病逝,是父老乡亲的关心关爱和许许多多领导、同事的教育帮助,才使他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他深感失学的痛苦和在危难之时有人帮一下、扶一把的重要。尽管他没有物质上的能力去报答曾经给予他关心帮助的父老乡亲和领导、同事,但他可以用行动向他们学习,并努力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和品德。想到这里,他第二天就从家里拿了5000元,并设法送给了这个孩子,鼓励她战胜困难,完成学业。之后,又多次亲自帮助她到村里、镇里和县有关部门申请救助、办理低保,使她基本解决了后顾之忧,放弃了弃学打工的念头,现在能够安心在校继续学习。

自觉自愿 真情帮助他人
       有个孩子因患有先天性疾病,从小遭亲生父母遗弃,被两个拾破烂的老人捡到并收养,高文玉知道这个孩子时,孩子已经12岁,既没有户口,没有医保,没有到医院看过一次病,也没有到学校上过一天学,而且当时面黄肌瘦,腹大如鼓,连站立两分钟都比较困难。其养父母都已七十多岁,又不是夫妻,没有户口,居无定所,靠捡破烂为生。他一方面积极争取他所在的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先后捐款5万多元,帮助孩子治疗疾病。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安排住房,落实户口,解决医保、救助、上学等一系列问题。然而,由于政策、法律、属地、时间、经费等等原因,想办成一件事都不那么容易。历时两年多,他先后跑了两市三县数十个部门,其中有的一个部门就跑有20趟。此间所花的精力、所吃的辛苦,可以说连他自己的儿子从幼儿园读到博士,他都没有付出过这么多。有一次,他在代晚下乡帮她办理户口材料返回途中,突遇大雾,险些两车相撞,造成车祸。尽管常常无功而返,也遇到不少冷眼非议,但他从来没有想到放弃。令他欣慰的是,在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以及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下,他不但亲自陪这个孩子到市妇幼保健院,请全国知名的小儿外科专家为她彻底治愈了先天性疾病,而且亲自为这个孩子申报了户口、办理了身份证、申请了廉租房,落实了孤儿救助和医保,还亲自送她走进了全县最好的学校就读。现在,她在老师们的关怀下,这个没有上过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现在已上五年级,而且成绩还能排在班级的中游。2011年5月,高文玉在医院遇到一位患者,她儿子下岗,儿媳残疾,家庭本来就困难,自己却又得了肝癌。家里准备让正在上初三的孙女报考个中专,早点毕业出去打工挣钱。他得知后,不仅主动解囊相助,鼓励她孙女读高中、考大学,而且积极帮助她家申请救助,帮助她儿子和媳妇联系工作。不但使她孙女顺利地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而且还帮助她儿媳找到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善始善终 笃诚帮助他人
       有个孩子幼时被养父母抱养,后来养父母先后病故,生父母又不知音讯,13岁的她,说起来靠叔父母生活,实际上已被送往外地体校住校就读,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几天,而且叔父母家条件也很一般。为了帮助这个可怜的孩子,高文玉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按时给她提供一些学费、生活费,至今已连续六年从没间断。现在她虽然考上大学,但高文玉仍在默默地资助。其实,高文玉的家境也并不宽裕。他因患有肝病和高血压,又做过大手术,现在天天都要吃药,一年光个人负担的医药费就要几千元。为节约开支,弥补家用,他经常下班以后就忙栽瓜种菜,甚至陪爱人上街卖花生瓜子茶鸡蛋,自己过年也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买一双新袜子,但是,助学帮困他都力求尽心尽力,从来没有小气过,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他总觉得,顿顿山珍海味,吃一年也就长一岁;天天穿金戴银,也就不过包裹个躯体。而给予需要帮助的人点滴帮助,也许能改变她一生或者全家的命运。所以,他认为,助学帮困既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张如华 杜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