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发布日期:2020-04-21  【关闭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唱响新时代志愿者奉献之歌

——记东双沟镇校外辅导站辅导员张家俊


年近花甲、慈眉善目,他是一位老者;腿部残疾、爽朗阳光,他是一位强者;情系关工、甘于奉献,他是一位志愿者!多年以来,他用满腔热血关爱留守儿童,唱响奉献之歌他,就是东双沟镇校外辅导站辅导员、老教师——张家俊。

近年来,外出务工潮无情地打破了农村家庭传统的生活模式,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形成了“单亲教育”、“隔代组合”的现象,在国家、社会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大背景下,针对农村学校及周边实际情况,东双沟镇关工委决定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张家俊老师踊跃报名,成为辅导站辅导员,他以实际行动向留守儿童传递人间大爱。

用理论武装自己,他把爱装在脑里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由于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孩子生活上缺少照顾、学习上需要辅导,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如何让他们接受辅导,认同关爱,张家俊老师认为,只有勤于思考,认真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兴趣、家庭等状况,掌握他们所思所想,才能事半功倍。为此,他牵头成立“留守儿童特长训练研究”项目组,并获洪泽区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审批该项目基于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为目的,从目前东双沟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探讨留守儿童特长训练为突破口,对当地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处境、现状等模块展开研究。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张老师走访调查76户家庭、82名留守儿童,先后完成《东双沟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东双沟镇农村留守儿童个人情况》、《东双沟镇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形式》等调查。在实践过程中,项目组以校外辅导站为载体,一边辅导一边探讨。为了让孩子融入集体,张老师亲力亲为,组织留守儿童到镇养老院打扫卫生,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到农家葡萄园采摘,感受田园野趣;与小学二级心理咨询师秦玲老师组织举办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参与撰写《一鼓作气 志在九天》等研究论文,形成《留守儿童特长训练研究》报告。在结项会议上,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对留守儿童特长训练模式等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对做好当前留守儿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张老师始终把这些研究成果装在脑海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与留守儿童、家长交流过程中得心应手,顺畅自如。

用师德锤炼自己,他把爱挂在心里

几十年的教师生涯,张老师养成了爱生如子、敬业奉献的高尚品行。他对本镇留守儿童家庭住址、父母现状等信息熟记于心,对在辅导站活动的留守儿童个人兴趣特长了如指掌。辅导站开班期间,无论酷暑严寒,他来的最早,走的最迟。每到年底,他都丢下自己事务,为关工委领导、社会爱心人士带路,一起去困难留守儿童家里慰问,遇到阴雨天气,踏着泥泞,步行前往,看着他拖着老迈的残肢,家长心疼,领导动容宋庄村儿童宋春瑶,父母离异,祖父母离异,姐妹三人随八十多岁高龄的曾祖父母生活,租住在学校附近。在家访过程中,张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单位,他积极与镇园区一位老板取得联系,介绍了这个孩子的特殊家庭状况,这位老板深受感动,为姐妹三人添置了服装并给予现金赞助。一年级留守儿童边志墨,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学习成绩较差,爷爷奶奶手足无措,来到辅导站,恳求提供帮助,张老师一口应允每天中午饭后,他都上门和边志墨聊天、做游戏、辅导作业,给他讲故事,教他说普通话渐渐地,这个孩子变得爱说话懂礼貌爱学习了期末考试,捧着双百试卷回到家里,爷爷奶奶乐坏了,带着礼品和辅导费来到辅导站感谢张老师,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下一代,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作为志愿者,理当不负韶华,无私奉献,孩子的进步,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报酬。

用才艺展现自己,他把爱举在手里

校外辅导站除帮助孩子完成书面作业外,更侧重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因此要求辅导老师必须多才多艺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迹马虎,书写随意。张家俊老师利用自己有一定书法功底这一特长,主动担任书法辅导,从如何握笔到笔画顺序,他手把手教学,一对一训练锻炼留守儿童的意志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辅导站开设了少儿锣鼓兴趣班。张老师年轻时曾在村文艺宣传队担任鼓,少儿锣鼓队教练一职当然非他莫属。他查阅资料,认真备课,制定计划,循序渐进,采用个别指导、分组比赛的形式,使每个孩子的击水平都达到了预期目标。每当训练时,张老师手舞鼓槌,神采飞扬,他那高操的技术,抖擞的精神,引领着孩子们,以“一鼓作气”之万丈豪情,抒“志在九天”之凌云壮志!

教书千秋伟业,育人万世丰碑!张老师在校外辅导站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凭借一颗火热的爱心,一份炽热的痴情,默默无闻,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