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社区关工委深入开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育活动
发布日期:2018-04-09  【关闭

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为了弘扬和传承周恩来精神,3月30日-31日,朝阳社区关工委,分别在书芳斋书法校外辅导站、品艺轩书画校外辅导站和益兴名流书法校外辅导站,由五老人员徐汝坤宣讲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参加的青少年、家长和五老人员112人。我们敬爱的周恩来爷爷少儿时就喜欢读书写字,聪明机灵,善于思考,胸中早就有振兴中华,造福人民群众的远大理想。1910年秋天,周恩来的伯父周贻赓,为了让周恩来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习"新知识",于是将周恩来接到奉天府(沈阳市)自己家中,并送他入东关模范学校学习。第二年的一天,也就是周恩来13岁那年,魏校长在一次修身课上,讲到"立命"一章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第一个站出来回答问题的是八旗子弟,说:"为光宗耀祖";第二个回答问题的是书香门第子弟,说:"为明礼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都不满意,最后,魏校长把目光投向周恩来,他站起来,严肃而庄重,用一口淮安乡音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特别高兴,没有想到,学校里竟然有这样的学生。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107年前,敬爱的周恩来爷爷就讲出了"我的梦"、"中国梦"!

为什么一个13岁的孩子能有如此伟大的志向呢?这就要从周恩来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家庭的衰落和社会的冷漠等影响说起。

家教笃学之影响。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师,对人的品格道德影响极深,对少儿周恩来的教育和影响较大的当数其三位母亲,即生母、嗣母和乳母。

生母万冬儿,生性豁达开朗,办事精明干练,能识大体,顾大局,少儿周恩来经常置身其中,耳濡目染,看到和学到许多母亲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方式方法。周恩来后来超人谈判、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及繁重的党务政务等方面的本领,就有生母给他最早的影响。周恩来成为新中国的外交创始人和奠基者,成为全国人民爱戴的"大管家",都有生母的熏陶。

嗣母(婶母)陈氏出生于宝应县的一户书香门第,性情温和,待人诚挚,在诗文书画上都有较深的造诣。陈氏早年守寡,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一起生活的周恩来抚养和教育上,教他识方块字,背唐诗宋词,给他讲文天祥、岳飞等故事,从中受到爱国主义、品行情操等方面的教益和启发。周恩来的好学、仁慈、谦让,其源头就是嗣母的言传身教。周恩来的文采飞扬,才华横溢,无不来自嗣母的教诲。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十年来,始终作为人民的公仆,一直保持着精忠报国、廉洁奉公和高风亮节,也源于当年嗣母的教诲。

乳母蒋江氏,家境贫寒,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在用乳汁哺育周恩来成长的过程中,经常教周恩来种瓜长菜,用自己的言行给他灌输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周恩来曾说过:"乳母教我要大公无私"。周恩来的大公无私精神,最早是乳母的真传。

社会环境之影响。周恩来6岁那年,跟随万氏、陈氏两母亲住进清河县(今清江浦)的外公家,外公万青选是清河县知县,家藏有丰富的书籍。不久周恩来就遇见了表哥陈式周,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陈式周的书房,周恩来读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谭嗣同的《仁学》等大量进步书刊,还常听到名人的故事及时政新闻等。这对周恩来思想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周恩来不到10岁时,生母和嗣母先后辞世,周恩来带着两个弟弟回到淮安驸马巷老家居住。此时周家已入不敷出,但好学上进的周恩来坚持要到表舅龚荫荪家寄读。表舅龚荫荪是位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新派人物。在龚家他读到了严复的《天演论》、邹容的《革命军》等进步书籍,使周恩来大开眼界,所以,周恩来动情地说:"就童年所受教育而论,表舅可算是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

地域乡土之影响。周恩来在淮安家乡只走过人生最初的12个春秋。显然,在他身上深深地打上家乡地域文化的烙印。

淮安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英雄豪杰、仁人志士的精神风貌,对周恩来的影响很深。嗣母陈氏除教周恩来学文化知识外,还常带他瞻仰关天培和梁红玉祠堂,参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故居,孙猴子的造反精神,爱憎分明和机智灵活;实地踏上胯下桥,韩信甘于受辱,告诉了周恩来做人要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这些对少儿周恩来不断地灌输"正能量"。总之,淮安这片人文积淀厚重的故土,给周恩来提供了优秀文化的熏陶,地域人文的琼浆玉液,哺乳着周恩来的少儿生活。这就是周恩来喊出震古烁今口号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必然性。我们要永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幼有所育"的重要指导精神,早日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朝阳社区关工委

                                      徐汝坤

2018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