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家庭教育现状 ——在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摘要)王以仁
发布日期:2016-12-14  【关闭

 

       台湾现在少子化,有的晚婚晚生,有的生而不教。我们老祖先很有智慧,传承了很多持家、教育孩子的教导。但除了旧的教导之外,还应该有些新的策略、新的做法,才能应付今天变化万千的社会。
       台湾社会现在问题很多,道德沦丧,经济成长速度很慢,年轻人没有工作,家庭问题等等。2013年是家庭教育年,台湾嘉义大学制定家庭教育2013到2017五年计划,对家庭教育台湾有了终身计划,就像孙悟空有了紧箍咒一样,家庭教育从政府到民间都在关注。
       一个大二学生买了两把西瓜刀,见人就砍,手段极端残忍,有四五个老先生因为下雨都带长伞,伞比西瓜刀还长,与其对峙,才把他赶出车厢。一个月前,台大29岁高材生失恋砍杀22岁女友后,拿刀自残企图轻生,警察抵达后立即将他逮捕送医。他砍人用刀锋,自杀用刀背。这些社会事件,检讨起来,家庭教育是脱不了责任的,学校教育也没做好。
在台湾,父母是很可怜的,原来是父债子偿,现在反过来,你孩子出了事,不管孩子多大,社会和受害人都会找家长算账,你孩子没教育好,要向社会道歉。
       台湾高中阶段是义务教育、强迫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希望每个孩子都按照自己的意向、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能力来做,少数上名校、挤破头。读书就讲考试、讲分数,因为这些与升学有关。实际上,不可能人人都成状元、都上台大。每个人都应该选择他喜欢的、适合的,这个时候父母是最轻松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高雄,经济不太容易,孩子还不错,在自修班,一男一女,初中毕业时成绩还不错,后来儿子选择了台南护专,他父母支持他去。为什么呢?他试读高中,三天就昏头了,因为高中理科比初中难多了,男孩对护专有兴趣,因为他妈妈就是器官移植的护士。朋友的女儿上高中以后,认识一位男朋友,两人要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在他们家旁边的私立高中。他和我说对她做点思想工作,我说你们家谁跟女儿的关系比较好,就让谁多做点个人工作,跟她散散步、聊聊天、钓钓鱼。其实既然你能接受孩子15岁就交男女朋友,为什么不能接受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呢?他跟我讲,其实与其地下化,不如地上化,你交了谁,可以还到家里来,我们一起吃饭,彼此认识。其实台湾的教育改革,不管成功与否,都可以从孩子的个案、家庭、学校做起。
       台湾家庭的困境第一个是少子化,思想、性格、家庭多元化,不同的看法、说法、做法,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对错,多元化就是个变化。我们心理上要有个准备,发生在别人家的事都可能发生在我家,这么说不是一定会变,但是可能会变。大陆和台湾一样,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能够富足,但也有一部分人或者更大一部分人没钱,贫贱夫妻百事哀,政府有责任让百姓富,但总有一部分人富不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网络。网络成瘾不跟人往来,该说话时不说话,该成家时不成家。
       台湾本地的少数民族就是原住民,还有就是新住民,从东南亚来的,从大陆来的。现在新住民超过100万。这些人的孩子教育是不足的,如果这些群体以后对社会不满、抱怨,将是很大的问题。
       近年来,台湾家庭教育的大方向是: 1、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五年工程计划;2、进行家庭教育专业人员认证。它包括修满大学20个学分的10个课程,有5门是必修课,5门是选修课,必修课是从8—9门课中选的,选修课是从40—50课里选的,目前,教育部发家庭教育证书有1200个;3、全台20个家庭教育中心要检验,差别很大,到各个县区去实际访谈。由教育部教育辅导团7人小组来做。至少2人以上加上教育部1人到各县市; 4、关怀弱势家庭,主动介入,办培训班;5、火炬计划,专门针对新住民、东南亚来的外籍新娘。未成年的孩子如果犯了法、判了刑,强制规定你多长时间之内培训多少小时,如果超过时间不来,法院会改判、罚钱;6、还有一些机构做一些咨询。20个县市设立418185咨询专线。
       家庭教育一个是亲子教育,一个是关心教育,还有的是其他教育,如性别、失亲、多元文化等。目前我们台湾家庭教育主要是亲子教育,怎样扮演家庭中的一分子。
       好先生帮太太做家事,好孩子帮妈妈做家事。听起来好像是在积德行善。先生不住在家里吗?孩子不住在家里吗?为什么吃在家、住在家,家里的事不做呢?为什么先生、孩子做家务事就是帮呢?现在职业妇女都比较辛苦,所以说大家应该一起做家事。
       台湾负责家庭教育的机构团体是家庭教育中心、各级教育机构、各学校、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公司里的机构和团体等。
       台湾现在家庭教育利用的资源:大众传播机构。比如谈话类节目,都是与亲子有关的。另外是利用民间机构,基金会、宗教团体。每个家庭每年要有4个小时的家庭教育课程,师范院校有相关的家庭教育的课程。家庭教育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到家庭、要考虑到小区、要考虑学校环境。
       家庭教育以家庭事务为抓手,教育就是防患于未然。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华人都很重视家庭,也重视孩子,也重视教育。
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
       教育要跟得上时代、教要教管用的。不仅要讲,还要做活动,比如攀岩、消防节、幸福家庭日等。
(作者系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原副校长,台湾国立嘉义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