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时时处处向孩子释放正能量 -------杨晓娟 张春梅 王永波
发布日期:2016-12-14  【关闭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家长中也不乏"低头族",再加上同样拥有强大吸引力的电视、电脑和麻将,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每天读书的同时,自己却变成了一个远离图书的人。当孩子看到父母的眼睛时时刻刻盯着这些,怎么可能喜欢上书本?
       每个爱读书的孩子背后通常会有一个"书虫"家长。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效仿对象。无数事例证明,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因此,家长,你们应该时时处处向孩子释放正能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讲过:一个父母对自己的要求,一个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父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日常具体生活中,父母让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
      父母抱怨孩子的时候,应该先反问自己:让孩子好好学习,我好好学习了吗?让孩子天天向上,我天天向上了吗?让孩子刻苦用功,我刻苦用功了吗?让孩子排前几名,我上学的时候排前几名了吗?让孩子必须有出息,我有出息了吗?让孩子遵纪守法,我遵纪守法了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想做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去做,这样的教育能成功吗?
       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道德品行如何,与其父母的榜样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人说,在很多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爱学习,孩子就爱学习;父母爱劳动,孩子就爱劳动;父母乐于助人,孩子就乐于助人;父母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孩子就能干出一番事业。这样的看法虽然有点太绝对化了,但却一定程度上表明:父母是孩子的老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美国教育家克莱尔曾说过:如果你自己都不准备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做什么。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义在于成为孩子接受的、爱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业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成就。要知道,善良可以造就善良,光明可以造就光明,友爱可以造就友爱,和平可以造就和平,同样,仇恨可以造就仇恨,消极可以造就消极,冷漠可以造就冷漠,自私可以造就自私。
       为了孩子们一生的幸福,让我们每个父母都来给孩子做好人生的榜样。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造成影响。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孩子的家庭教育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部分,决定了大厦的风格和高矮。孩子最早接触的主要是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终身的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最深远。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父母给孩子做榜样,一般要把握下面三个原则:
       1、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诚信,自己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己"。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
       2、父母以身示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3、父母要说话算数。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失信次数增加而递减。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下意识地效仿,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
(作者单位:淮安市天明小学幼儿园、淮安市淮阴区小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