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其实如水——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施玉明
发布日期:2016-12-16  【关闭

 

       一、家庭教育有怎样的重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哪一个作用更大一些?目前这个还很难有明确的界定,究竟是家庭占50%、学校占40%、社会占10%,还是其它比例。但有一个说法是大家认可的,那就是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整个教育的基础。
       1983年,美国政府在《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对家长告诫说:"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地对孩子教育"。
       美国著名学者科尔曼在1964年组织研究人员,花了两年时间,调查了4000所学校的60万名学生,完成了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的《科尔曼报告》: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
       赫胥黎说:"欲造就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
       近代以来,最成功的家族一般认为是曾国藩家族。老百姓说 "富不过三代",曾国藩的后人直至现在在世界各地仍有杰出人才。为什么?
       不妨看几段话,是曾国藩写给他弟弟的: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莫作代代做官之想。"
       相反的,近一两年,贪官落马,往往是老子儿子一起下水。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刘铁男在忏悔教子不当时说,小时候带儿子刘德成去姥姥家总是不走大路而串胡同,说"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因此,北京市少管所的调研报告说,不良少年,行为在社会,形成在学校,根子在家庭。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重要他人",这是指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长辈、兄弟姐妹等,也可能是老师、同学,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但在这其中,父母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他人"。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在孩子从蒙童到成年中伴随孩子时间最长的,并且这又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的。
       当然,在父母的角色中,母亲也许显得更重要一些。西方有句谚语:"推动这个世界之手,是推动摇篮的那只手。"
       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攥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
       儿童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
       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女性。家庭不能没有女性的作用,尤其是母性和传统妻性的温情与特有的力量。没有女性情感所浸润的生命是一种枯槁甚至病态的生命。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母亲对子女教育的负面影响。
       母亲情感态度语言有缺陷,子女心理问题率高,人际关系难和谐;母亲不善于回答孩子天真发问,孩子好奇心求知欲受挫;母亲忽略早期亲子心灵沟通,孩子冷漠、少感恩;母亲人际关系紧张,孩子恐惧愁闷孤独;母亲晚睡迟起,子女生活节奏混乱;母亲急躁,孩子焦虑抑郁。
       所以,家庭教育承担的绝不仅仅是协助老师完成家庭作业的作用,它对一个孩子品德习惯的形成所产生的作用,是学校教育难以做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指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
       二、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问题父母
       在中国,问题父母呈现出的问题很多,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片面。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知识轻生活常识。我们来看一个学生的一段独白:
           不只我一个人讨厌父母,
           学习不好的学生都讨厌。
           讨厌他们从早到晚只说一句话:好好念书啊!
           父母把自己搞得很辛苦,
           好像故意做给孩子看,自虐一样,很变态。
           然后说都是为了你啊!
           你想帮父母干点活,父母就像被蜂蛰了一样:
          "不不不,你给咱念书去,
           只要好好念书,考上大学,我们累死也值!"
           父母就这样压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罪人一样。
           念不好书就更是罪人了。
           父母嘴上说打你骂你是爱你们,
           其实心里爱的是大学,
           爱的是考上大学的学生。
           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好像不是人一样,
           自己的父母瞧不上,很鄙视!
           我恨大学,
           世界上要是没有大学就好了……
           有时候也恨学习好的学生……
           以上所讲的是许多成绩中等及以下学生生活的常态。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有健全的人格吗?
       2. 过度。
           照顾太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关照太多: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禁止太多: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
           安排太多:以成人的意志想当然,安排孩子学习。
          "一味抱着慈悲心胸为儿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说是最坏的教育者,只能培养出冷酷无情、毫无心肝的利己主义者"。这时,爱反而成为伤害。
       3. 攀比。
           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与长处来比自己家孩子的缺点与不足。长此比下去,孩子再也没有自信。他终于明白,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自己永远不如别人。
       4.盲从。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于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孩子周六、周日本该放松玩耍的时间,用来奔走于各种学习班之间。殊不知,人生真正的起跑线是十八岁,而不是三岁。
       5.急功近利。
          盲目的超前教育,"掠夺性的"智力开发。早早地学英语,早早地学识字,早早地学算术。更有甚者,孕妇为孩子早入学提前剖腹产。
       6.盲目好胜。
          家长凡事不肯吃亏,总把好处往自己身上想,事事为孩子强出头。
          例如:一孩子担任指挥,家长要孩子面对观众。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不让自己的孩子扮小矮人,改为八个白雪公主。上海一小学生家长,发现班级郊游时,照片中自己的孩子出现次数比别人少,一天30个电话要求学校辞退相关老师,事事投诉,提不合理的要求。
问题父母的不断出现,必然带来问题学生的不断产生。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一、赏识你的孩子。
       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在第一个讲,主要是因为我认为这一点不论是对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太重要了。我2000年读了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写的《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看了几遍,写了读书笔记,也把赏识教育的思想介绍给我所在学校的老师们。2012年我也曾花巨资邀请周弘到清河中学讲学,感触非常深。现实生活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应是少数,多数成绩中等。怎么办?特别是老师的孩子,这时老师们会很着急,有时我们会觉得孩子很不如人意,成绩差,习惯也差,还会惹你生气。面对于此,很多家长会激动,会批评,甚至是拳脚相加。有个孩子写了一篇文章,他说如果考了八十分以下,通常是女子单打;七十分以下,就是男子单打;如果是六十分以下,就是混合双打。试问,这样的教育方式能有好的效果吗?我自己也曾做过多年的差生,老师父母都曾经揍过我,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一次因为揍而发奋学习的。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三岁还不会说话,而且是一字不识。在一次次与命运抗争之后,在一次次的绝望,又一次次挣扎爬起之后,周弘逐渐追寻到教育的希望之光,周婷婷也因此成为哈佛大学的高才生。周弘提出: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都一味指责孩子,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的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不是坏孩子没遭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
       具体如何实践呢?周弘总结了三个方法:找感觉,做暗示,尝甜头。
       举一个例子。孩子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题只作做了一道。你是家长怎么办?抄九遍,还是抽十下?周弘呢?他是这么说的,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就做对了一道。孩子很激动,问爸爸,你小时候怎样?爸爸愣了一下,坚决地说"我肯定不会,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具体的方法,大家可以去看书《赏识你的孩子》。我可以这么说,你的孩子如果现在才上三、四年级,用这种方法去教育,想不成功都难。
       第二 、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态度。
       孩子的成长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因为孩子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矛盾、挫折,小升初考趴下很正常,大家都在追开明中学,要知道老开明都是几千人考试,正取的就100人,多数人都考不上的。怎么办?中考即使平时成绩好的,毕竟六万人考下来,也就1000人上淮阴中学,考不上怎么办?尤其是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一年前后有十几次正规考试,学生有好几次考砸了是很正常的。尤其是高考,尤其是数学,考完了觉得彻底没戏的感觉很常见。面对这些困难、挫折,都需要学生有积极进取、不服输的精神去应对。如果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稍遇挫折,他便会哭泣、逃避,萎靡不振。进取精神如何培养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做一个进取的父母。在我们的身边,会有这样的老师或者是工作人员,自己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进取,一门心思只想着家庭,只想着辅导孩子,只想着提升孩子的成绩。这样的孩子一时也许成绩会很好,但一旦遇到一个挫折,遇到一个坎儿,往往会一蹶不振。为什么?因为这么多年,父母给他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却从未给他进取的精神、克服挫折的意志力。
       难以想象,一个缺德的家长能培养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孩子。一个消极悲观、一个工作不尽责的家长能培养出积极进取、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的孩子。你要想你的孩子有积极的人格,你自己必须是一个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职业人。不要指望自己在工作生活时消极,在教育子女时培养他积极进取。
       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如果教育者有很多缺点,那么任何方法都是没用的。"
       所以说,父母自己的行为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就是首要的和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第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要培养爱读书的习惯。有教育家说,你的孩子真正爱读书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一半了。因为阅读能让孩子把心思回归到书籍,回归到学习。怎么培养?父母都好好读书。一个不爱读书的家长要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是很难的。同样,一个不爱读书学习的老师要培养出热爱读书学习的学生也是很难的。可以想象,在晚上,华灯初上时,父母都在书桌旁认真看书,你的孩子也许三四岁、四五岁,他不读书干嘛?当然这个要求对大家来说并不低,因为即使是老师,一年当中除去教辅用书,除去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读那些有品位、有血脉、有思想的书能有两本的,一定是极少的。但你要想孩子爱读书,你先去好好读书,假期、晚上,都是如此。
       二要培养有计划学习的习惯,就是要让孩子订学习计划。拿周六、日来说,一二年级可能上下午各一小时就可以了;三四年级各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了;五六年级各两小时就可以了,中间还要休息二十分钟;初一二年级上下午各两个半小时就可以了。这要循序渐进,一般有计划学习最迟从初中开始培养。比如一个初一的学生可以这样定: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吃饭,八点到九点二十学习,九点四十到十一点学习,下午两点到三点二十学习,三点四十到五点学习,晚上十点睡觉。除了学习时间,其余时间都让孩子自由安排,怎么玩都可以。一句话,学习的时候只想着学,玩的时候只想着玩。家长千万不能限制孩子玩,不能让学生学习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学。学生一旦养成有计划学习习惯了,到了初三,到了高中,学习压力增大时,他会自动调整时间,而且学得有条不紊,自主性很强。学习不要过量。研究表明,阅读三十到六十分钟的效果与阅读两小时效果差不多。
       三要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一年四季按时作息很重要。不要和别人拼时间。人家孩子高二晚上11:00才睡,我的孩子11:30再睡,这是傻子。我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孩子上初三时,下了晚自习,从不带作业回来,十点就睡了。上高三时,上学期十一点就睡了,下学期也十一点就睡了,即使他们班很多孩子学到十二点、下一点。当然你的孩子是夜猫子型的,他学到夜里一点钟精神还很足,早晨七点起来也不困,这样也可以。但一天最少六个小时的睡眠还是必需的。
       第四、适时的辅导与帮助。
       孩子是否需要课堂以外的额外辅导,答案是明确的,需要!也许有人说,考上北大的那个状元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未找人辅导过。我要说,这个孩子要么是天才,这是在人群中占1%-2%的那一类人,咱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做这么想。还有一种可能,家长有虚荣心骗你的。孩子学习出现明显的问题,如果个把星期都不能解决,及时辅导是必须的。
       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有两个年级是很敏感的,一是初三,一是高三,这时学生压力通常是大的,特别是高三。为什么压力这么大?像我们站在地面的一张桌子上,我们可以神定气闲地站好。如果把桌子放在一百米的高空,你会吓得要死。高考因为万众瞩目,就会有这样的压力。所以这时,我们不要给孩子多加压力了,孩子不说,你不要问孩子的分数。孩子告诉你他的分数,你也不要问别人的分数,否则孩子会有压力的。总之,一般情况下,你一定要装作不在乎他的成绩,只关心他是否尽力的样子。
       第五、营造和谐的环境。
       首先要做的是夫妻关系和睦。夫妻间矛盾是难免的,甚至是永远的,但不要把矛盾发展分裂,把孩子置于困难的境地。经常吵架,甚至闹离婚的家庭,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的心不能宁静,成绩不可能好。孩子因为要讨好父母双方,容易形成两面性的虚伪的性格。
其次要有安静的书桌。酒柜最好能变成书柜,麻将桌最好是书桌。
       第三,孩子学习时,父母能都陪着他看书是最好的,至少有一个人是陪着他看书学习的,千万不能两人都在外面疯玩,或是都窝在卧室里看电视,或是孩子在学习,父母都在刷微信、玩游戏,决不能把子女的教育简单地交给爷爷奶奶。
       第四、和学校保持一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结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有人说,生命是一条长河,其实每一个人相对于茫茫大千世界实在不过是一粒尘埃。
       我更愿说,生命其实如水,有万千的可能。因缘聚散,我们有的汇入大海,有的在大河中奔腾,有的在小溪中流行,有的在湖泊中摇曳。
       我希望,如果我们每一个都清澈明净,每一个都更加滋润万物,多少家庭将因我们而美满,世界将因我们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