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孩子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但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往往人为地把孩子放错了位置。
家长的意愿代替了孩子的意愿。
就像旧社会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的幸福就被断送了。因家长的一厢情愿,孩子的快乐兴趣也就被葬送了。
听读药科大学的儿子说,他班的同学一到考试时就抱怨父母在志愿方面的越俎代庖。试想:很厚一本书,全是些稀奇古怪的药名,如果对医学没有兴趣的话,想考个及格真的很难。我的同事给女儿报了南京林业大学。按照同事的想法,亲近自然,贴近绿色岂不是生活的一种享受和追求?但孩子不喜欢。现在临近毕业,孩子准备报考法律研究生,四年的大学恐怕对孩子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
就好比吃饭,孩子喜欢的才会吃得那么香甜;孩子不喜欢的,尽管家长认为是最有营养的,孩子恐怕也不会领情的。
事实证明,孩子极易在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领域有所发展,有所成就,如果硬让姚明去打台球,让丁俊晖去唱歌,那么,世界上就少了一个篮球名将,一个斯诺克神童。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当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提建议,但决不能越俎代庖。
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力量,每一个生命也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有时,我们会看到,即使有人身体残缺,有人一路跌跌撞撞,最终他们仍然会有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个世界原本就会有属于每一个人的位置。只要不去放弃自己,就有机会发现什么地方适合自己。
当然,孩子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更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未来,要有坚毅的态度和不变的目标。
听话是好孩子,但也不能随意听从父母的安排,如果你只是盲从,那失败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你的父母。如果你不盲从,找准自己的位置,虽然从父母的角度看是失败的,没有满足他们的心愿,但你可以用你的成功去弥补父母的遗憾。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初级中学)